2019-09-18
什么样的人算是有钱人?高薪职业,还是有房有车?别以为生活温饱有存款,你就过上了小康或者中产生活。按照这份澳洲财富分类新标准,说不定你会被分在最底层。
1、澳洲财富标准大洗牌
过去,澳洲人普遍认为,财富是由你的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决定的。
确实,职业规划是许多人在考入大学时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,因为就读什么专业直接和就业有关,而行业又直接决定了你的薪资水平。
大学校园里的一些热门专业往往都与高薪挂钩。比如,电子科技、IT、投资分析师等专业,在平均年薪排行榜上常年霸榜前排。
根据2019年的最新排名,仅仅是排名第一的电子工程师和排名第十的网页开发,平均年薪就差了大约$15,000澳元之多,也难怪年轻人们削尖了脑袋都想就读这些专业。
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,好的工作和高薪酬水平就是财富的代名词,意味着他们离中产阶级又更进一步了。
但是现在,澳洲专家告诉你这些衡量标准都过时了。
工作类型不重要,
工资多少也不重要,
重要的是——你有多少资产!
据悉尼大学(University of Sydney)的研究人员称,发达国家目前存在一个基于资产的五层财富体系。2019年,澳洲再不用这个新的标准来衡量国民财富就过时了。
社会学家Lisa Adkins教授认为,仅仅有一份工作、拿着一份薪水已不再是决定阶级的充分标准。
“在当前时代,西方大城市的中型住宅在特定年份的升值幅度,往往远远超过工薪阶层从工资存款中获利的可能性。”
教授表示,“这种将就业作为阶级主要决定因素的观点,越来越站不住脚。”
看起来是不是很复杂?
给你换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:有房就是有钱!
这么一换,是不是很浅显易懂?
专家表示,在新的五层财富分类标准中,排名最高的是“投资者”群体。这些人未必有固定的工作和工资,但只要依靠手上的资产、主要是房地产,就能过上优越的生活。
这就让人想起了去年国内爆红的那位烧腊店老板:之所以一份烧鸭饭只卖12元,是因为有十栋楼收租……
报告指出,在悉尼,被买来用于投资的公寓比例将近50%,而在市中心这一数据往往更高。
排在第二阶层的群体是那些拥有自己房子的人,第三阶层的是那些身背房贷、但好歹买了房的人。
毕竟不管怎么说,这两个好歹是有房一族,不必每个月肉痛地掏出工资的一大部分给房东双手奉上。
近年来,澳洲租房市场价格可谓是水涨船高,看看这扎心的平均周租金,你就不得不对这个财富划分心服口服:
有房就是大爷!
最底层的两类人被称为“混混”(churners),因为他们没有住房资产。
第四阶层是手中零房产的租房者,依靠工资或者政府福利租房;而无家可归者则处于社会最底层——没房、没车、手上没有任何资产,甚至连一份工资收入都没有。
按房分阶级的标准,
让多少高薪人群躺着也中枪:
没想到拿着百万年薪,
原来还处于社会底层啊!
而在华人眼中,有房就是有钱这一观点早已“达成共识”。
2、华人最爱买房投资
就在澳洲人还在纠结财富分层标准的时候,太平洋那端的中国人早就“买房上瘾”,承认房地产在资产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了。
比如一位拥有六套房产的浙江小哥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,受到了媒体的采访。在采访中他透露,虽然月薪只有5000元,但是年租金收入接近50万。
而这位拥有30套房的北京小哥就更夸张,一个月30天,天天都在收房租。
靠着收租滚雪球般的积累财富,谁还在乎那一点点月薪呢?
而在澳洲,华人投资者也是买房买得风生水起。本月初,一位中国买家豪掷710万澳元,买下了墨尔本的一整个儿童保育中心。
据悉,在这个中心彻底建成后,该买家将获得每年多达$545,000澳元的租金收入。
而就在上个月底,悉尼Surry Hills办公楼以3353万澳元的天价成交,买方也是中国投资者。
据报道,在441个问询者中有许多投资者是中国人,而这位最终拍板买下的投资者几乎是“抢购”了该办公楼。
看来,中国人的买房战场已经来到了澳洲,而随着澳洲楼市的白热化,办公楼、儿童中心也成了中国投资者的关注对象。
中国人在买房这件事上还真是不挑,不仅仅是住宅,只要能够赚钱,什么地产都给你统统买下。
万万没想到,在澳洲最有钱的,不是高薪人群,而是手握多套房产的华人投资者。
真是羡煞旁人……
最后,“房产大亨”以钱生钱,房价、租金也水涨船高。而工薪阶层拿着高薪,却越来越买不起房。新财富标准背后的社会问题,不禁让人担忧。